中国中福会出版社欢迎您

当前位置: > 2017.7哈哈画报

2017.7哈哈画报

1人阅读  |  

出版中国中福会出版社

ISSN1005-7382

邮发代号4-463

定价¥35.00

1707-目录.jpg


(大美中国)

刨根问底

古人不刷牙,是真的吗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吴稻子

一到暑假,你是不是觉得幸福感爆棚?如果没有补习班,早上睡个懒觉,起来后不用急着刷牙、洗脸,那就更幸福了。嘘,悄悄告诉你,小时候我经常想:一天刷两次牙,每次刷三分钟,真是挺麻烦的。如果我是古人,生活在还没有牙刷牙膏的时代,那该多爽啊!古人不刷牙?哈哈!如果你这么以为,那才真是让古人“笑掉大牙”。

硬梆梆的马尾牙刷

说起来, 世界上最早的植毛牙刷出现于中国的宋朝。1954年,考古学家在辽代墓穴中发现了一种骨质的牙刷柄,它可能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牙刷实物。那时候牙刷叫“刷牙子”, 至于刷毛材料么,“皆是马尾为之”。那时候的牙刷是用骨、角、竹、木等材料制成,在头部钻两行毛孔,孔内植上马尾。它的模样与现代的牙刷已经很接近了,只是刷毛比较硬,对牙齿损伤比较大。


牙刷样式.jpg

古董牙刷柄

 

链接:

关于牙刷的两个谜语:

1、小扫帚,一手拿,白石缝里天天打。


2、惟口启羞,亦复含垢。积垢毁齿,大开狗窦。有物拭之,晨兴之候。短小精悍,誓歼群丑。

 

牙刷出现后,牙膏也应运而生了。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沈括,就曾把苦参晒干后捣成细末制成牙粉,洒在马尾做成的牙刷上刷牙。当然,还有更复杂的牙膏,比如北宋末年洪刍编写的《香谱》中,就收录了十几个牙膏配方。

不过,从宋朝到元明清,“贵气”的牙刷和牙膏似乎一直未在普通老百姓中普及。但是,这并不是说普通老百姓就不保护牙齿了,我们古人对牙齿的关注可是从很早就开始了。


牙粉.jpg

历史悠久的牙粉

古人使用的牛骨粉乌贼骨粉刷牙.jpg

古人使用牛骨粉和乌贼骨粉刷牙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就地取材的齿木

在没有制造出牙刷前,人们已经就地取材,用齿木刷牙。

齿木是用来刷牙的树枝,木质疏松易嚼的杨枝是最常用的齿木。除了杨枝,槐枝、桃枝、葛藤等都和杨枝一样有苦、涩、辛、辣的味道,可以刺激口腔分泌唾液,所以也可以用来做成齿木。晚唐时期,人们就用牙齿咬开长时间泡在水里的杨柳枝条,让木材纤维散开,这样就变成了像小刷子一样的齿木。“晨嚼齿木”说的就是晨起“刷牙”,李时珍曾提到用嫩柳枝“削为牙枝,涤齿甚妙”。齿木据说源自印度,最早是僧侣们在用。

齿木.jpg齿木大致样子.jpeg

齿木

链接:美女标准

春秋时期 《诗经·卫风·硕人》中有对“美人标准”的记载,除了“肤如凝脂”,“手如柔荑”,还要“齿如瓠(hù)犀”。瞧,牙齿!这牙齿要像瓠瓜子一样洁白、整齐,这可是评判美女的必要标准呢。

 

“随取随用”的手指头

 那齿木被发明之前呢?人们就不刷牙了吗?别担心,还有种更加方便、随取随用的洁牙工具——手指。敦煌石窟壁画中的古人就是用右手食指当牙刷用的。明代时候,还有人正儿八经主张用左右手同时擦牙。万一哪天出门在外忘带牙刷,你可以十个手指头都试一试。


敦煌壁画中的《劳度叉头圣图》.jpg

敦煌壁画中的《劳度叉头圣图》


其实在中国,源远流长的洁齿方法还有含漱法:用盐水、浓茶或者酒来漱口。唐代名医孙思邈在《备急千金要方》中提到:“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,以暖水含”,可以使“口齿牢密”。不论是盐还是浓茶,其实都有科学道理。比如茶叶中含有单宁和少量的氟化合物,单宁具有抗菌、杀菌作用。氟化合物确有防止龋齿的作用。

说了这么多,不管生在现代还是古代,不管用什么方法,拥有一口健康的好牙是人们共同的期望,所以清洁牙齿可是免不了的每日功课哦。

 

链接:“正统”洁牙法VS“奇葩”洁牙法

西晋始见“牙签”之记载。陆云在致其兄陆机书有“一日行曹公器物,有剔牙签,今以一枚寄兄”。

古罗马时期,曾流行早晚用新鲜尿液漱口来保护牙齿。不过现代医学认为这方法也不是完全“无厘头”,尿里面的氨确实有清洁作用。但不知有谁愿意尝试这“奇葩”的护牙法呢?

 

更多精彩,请见本刊。

为你推荐

山鼠叔叔的欢送会

内容简介 山鼠叔叔要在洞里睡上整整一个冬天,小动物们都来给他开欢送会,不过他好像吃得太多了,要怎么走进山洞里?小公鸡要学吹喇叭,可是吹喇叭有太多的要求了,他能学会吗?小动物们来摸彩,摸到什么就要按纸条上的要求做,他们都摸到了什么,他们能做到吗? 《山鼠叔叔的欢送会》中有32个精彩的童话故事,它们或风趣幽默,或温暖感人,有些故事中的主角仿佛就在我们身边,也告诉孩子们怎样和别人相处,怎样去看待和理解这个世界。 作者介绍 作者/黄衣青 原名黄懿青,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。1914年出身于福建仙游的教育世家。1934年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和翻译。1947年任中华书局编辑。解放后转任少年儿童出版社《小朋友》期刊主编、编辑室主任、编审。主要译作有:《猎熊的孩子》《小火柴人》《欢乐的家》《奇妙的七色花》《慌慌张张的马莎》《一只眼睛的猫》《跳舞的奴隶》等。创作的作品有:《小城里的故事》《北极探险》《漫游娃娃宫》及幼儿童话20多册。  编辑推荐 ★黄衣青、张秋生、野军、王一梅、安武林……童话名家名作,母语阅读精品 ★扫清阅读障碍,助力小学学习,“童话老师”+语文名师,让你的语文棒棒哒 ★大开本全彩全文插图,带来更加愉快美好的阅读体验 童话名家短篇名作,母语阅读精品,宋庆龄学校语文名师化身“童话导师”,带你“跟着童话学语文”。难字注音、一字多音、组成词语、词语解释、近义的词、反义的词、词语积累等随文注解为孩子扫清阅读障碍;“语文小宝库”选取了故事中精彩词语、精妙修辞、精美描写,让孩子回顾、练习、创造;“亲子讨论区”提示家长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,帮助孩子加深理解,提高表达能力,增进亲子感情;“阅读小钥匙”点出故事内涵,让孩子秒懂作家想对他们说的话。每本书的最后,还可以回顾学习的收获,得到老师的鼓励噢。丛书采用大开本印刷,精美细腻的配图、舒朗页面和排版带来更加愉快美好的阅读体验,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。 名家推荐 怀念黄衣青老师,喜欢她的童话《小公鸡学吹喇叭》,是一篇经典的幼儿童话。(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野军) 上架建议 童话 作品集 当代 语文 卖点及关键词 关键词: 名家;童话;作品集;注音;注释;语文;亲子;彩图 书名:山鼠叔叔的欢送会 备注:在网络书店上,标题可以写成:《山鼠叔叔的欢送会》(黄衣青、张秋生、野军、 王一梅、安武林……童话名家名作“童话老师”+语文名师,让你的语文棒棒哒!) 作者:黄衣青 著 字数:110千字 印张:10 页码:120 开本:12开 定价:22.00元 ISBN:978-7-5072-2256-2 中图分类号和汉语词表主题词: Ⅰ. ①山… Ⅱ. ①黄… Ⅲ. ①童话-作品集-中国-当代 Ⅳ. ①I287.7 出版时间:第一版2016年8月